首页 > 新闻中心
靛玉红、冬凌草甲素治疗白血病
发布时间:2015-09-24 浏览次数:420

      18年来,科学人员提出并实施了白血病基因组解剖学计划,在国际上率先发现了一批白血病发病相关突变基因和融合基因,揭示了新的发病遗传学机制。团队还以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两个亚型,提出了新型协同靶向治疗方案,并揭示了其作用的分子机制。

      砒霜,这一世人眼中的毒药,在协同靶向治疗方案中占有重要地位。砒霜的学名叫三氧化二砷,用它制成的砷剂是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良药。毒药为何成为良药?项目组发现了砷剂的直接药物靶点:它能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癌蛋白PML基因的一个分子结构域结合,使它发生构型变化,导致白血病细胞走向分化和凋亡。这一重要发现,奠定了“上海方案”——全反式维甲酸和砷剂协同靶向治疗的分子基础,也为其他类型的白血病乃至实体瘤的治疗提供了思路和典范。

      从分子水平解读“君臣佐使”

    “君、臣、佐、使”,是中药复方的配伍原则。《神农本草经》有言:“上药一百二十种为君,主养命;中药一百二十种为臣,主养性;下药一百二十种为佐使,主治病;用药须合君臣佐使。”这种理论有无科学依据?项目组对复方黄黛片进行了分子生物学研究。该药问世于上世纪80年代,由雄黄、青黛、丹参、太子参组成,全国多中心临床试验证实,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有显著疗效。

      复方黄黛片的有效成分都有哪些呢?有四硫化四砷、靛玉红和丹参酮IIA。研究发现,硫化砷能引起对PML-RARα癌蛋白的降解破坏,是“君药”;丹参酮“扶正去邪”,促进细胞分化基因(“正”)表达明显增高,抑制细胞分化的基因(“邪”)显著降低,是“臣药”;靛玉红“调整阴阳”,促进细胞周期的蛋白(“阳”)明显得到抑制,抑制细胞周期的蛋白(“阴”)显著增多,是“佐药”。丹参酮与靛玉红还可促使进入白血病细胞的硫化砷明显增多,因此二者都起到“使药”的作用。包含这三种成分的复方黄黛片的疗效,明显大于仅包含单独成分的对照组。

       瑞金医院副院长宁光教授指出,这一发表于《美国科学院院报》的研究成果,是中医和西医哲学体系的一次对话。让西方人理解中医,有助于更多复方中药被西医接受,堪称中医现代化进程中的里程碑成果。

       两种抗白血病新药正在研制

       如今,靶向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“上海方案”已在全球推广,广泛应用于国外多个血液中心,并进入了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编撰的治疗指南。这一融合中医传统智慧的现代生物医学成果,将挽救越来越多白血病患者的生命。

       瑞金医院血液学研究团队的探索之路远没有结束。在对M2b型急性髓系白血病的致病蛋白进行药物筛选后,他们发现中药提取物——冬凌草甲素能选择性剪切急性髓系白血病的1-ETO基因,干扰下游靶基因的异常调控,特异地靶向白血病启动细胞。发现这一靶向治疗的分子机制后,瑞金医院与江苏恒瑞制药公司联合开发抗白血病新药——冬凌草甲素制剂,目前已获国家食药监局的Ⅰ/Ⅱ期临床试验批件。此外,他们还在开展复方黄黛片联合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Ⅲ期临床试验。

      从王振义当年发现的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方法,到如今正在试验的冬凌草甲素制剂,血液学团队几十年上下求索,将研制出更多的抗白血病新药和“上海方案”。